铁道工程学报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铁路毕业(4)
不仅如此,陈从周跟徐家还有另一层关系。那就是徐志摩的大伯蓉初家的女儿,嫁给了陈从周的二哥当媳妇。由于陈从周父母去世得早,而这位二嫂对幼小的陈从周很照顾,陈从周对这位二嫂的恩情始终不忘。这大概是他愿意为徐志摩作年谱的原因之一吧。
说起来,陈从周和这位年长他22岁的姑姥表在1918年只见过一面,还是只看到了徐志摩的一个背影。但他却为这位姑姥表做了不少事情,大多都是顶着大风大浪而做的。
像他为徐志摩做年谱,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磨难。在其所写的《<徐志摩年谱>谈往》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年谱》)结集时已快面临解放了,朋友劝我不要干这蠢事,请赵景深先生写序,他不肯写,徐悲鸿先生要我搞鲁迅,但都扭转不了我这颗‘无缘无故的爱’的心,硬着头皮干下去了。”
就是因为为徐志摩修年谱,解放后,他被污替文人树碑宣传,横遭批斗。
遭遇这么多,后来还去凭吊,他说在开山,想不出能驳到他的理由。
2.徐志摩长孙7年前从美国回来首次祭祖,也是到的长清开山
徐志摩长孙徐善曾和其家人照,其曾带妻子、女儿从美国回到开山凭吊祖父
而今,《徐志摩年谱》几乎是所有徐志摩研究者案头必备的书目。如果陈从周把徐志摩的飞机坠落遇难地搞错了,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搞对了。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则新闻可以证实徐志摩的遇难地在开山。这则消息,才过去了7年。也就是2012年发生的事儿。这年6月3日的中午,徐志摩的长孙徐善曾偕妻子、女儿从美国来到济南,午饭之后就赶往长清,在长清开山的祖父遇难处敬献花篮。这是他第一次到祖父的遇到地祭拜。
孙子来祭拜,如果找错了地方,就闹大笑话了。所以,是开山无疑了。那么,问题来了,传说中的“长清北大山”,就应该是“长清开山”了吧。
那些说出事地点在白马山的,有说是沈从文说的,想必是误会了。沈从文这么说,也是转述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说法,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到达现场,而是在赶往徐志摩停尸的地方。
沈从文也是正在赶往徐志摩停尸地的路上,听到梁思成他们了解到“出事地点离济南约25里,名白马山站,有站不停车”。他给好友赵家璧的信中写到飞机出事经过时,也说“(飞机)到山东时(白马山只隔济南25里)因大雾,飞机下降触及山腰,失事致祸。”
白马山站其实是津浦线上的一座车站,在济南站西南约7公里处。说在白马山出事,应该是一种大约的说法,毕竟,那一带,因为有白马山站,在当时应该是相对有名气的地方。说在那儿出事,是大约的说法,而非具体的实际地点。沈从文并没有去出事现场,作文时就没有那么具体地写到开山,也是情有可原的。
事实上,沈从文还听说飞机骨架已经运到车站,他去看飞机时,“各处找不着,问车站中人也说不明白”。这也说明,飞机出事地点是在别处,不然“骨架”也不会运过来。
3.《晨报》记者亲往调查,证实徐志摩在“党家庄开山”遇难
徐志摩所乘坐的失事飞机的同型号机型
陈从周说徐志摩在开山遇难,还有旁证。这份旁证,就是当时《晨报》的两则报道,都说飞机在开山撞毁。
1931年11月20日早晨,北京的《晨报》刊登出一则消息:
京平北上机肇祸,昨在济南坠落!
机身全焚,乘客司机均烧死,天雨雾大误触开山。
【济南十九日专电】十九日午后二时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州里党家庄,因雨天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本报记者亲往调查,将机身全焚毁,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机二人,全被烧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认,邮件被焚后,邮票灰仿佛可见,惨状不忍赌……
这则消息,明确出事地点在“党家庄”附近的“开山”,而且“本报记者亲往调查”,显然并非道听途说而得来。不过,这个时候,“本报记者”显然并不清楚死亡的乘客就是徐志摩这个文豪。
徐志摩遇难地开山已经树立起石碑
下午,《晨报》就刊登出了号外:
诗人徐志摩惨祸
【济南二十日五时四十分本报专电】京平航空驻济南办事所主任朱凤藻,二十日早派机械员白相臣赴党家庄开山,将遇难者飞机师王贯一、机械员梁壁堂、乘客徐志摩三人尸体洗净,运至党家庄,函省府拨车一辆运济,以便入棺后运平,至烧毁飞机为济南号,即由党家庄运京。徐为著名文学家,其友人胡适由北平来电托教育厅长何思源代办善后,但何在京出席四全会未回。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tdgcxbbjb.cn/zonghexinwen/2022/121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