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家庄铁道大学刘庆宽:让桥梁和建筑无(4)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1月,石家庄铁道大学风洞实验室筹建项目正式立项。
编辑手记
在石家庄铁道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的一间展览室,摆放着许多建筑模型。模型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很多写着号码的标记。
刘庆宽回答:“风的危害很大,甚至能把火车都吹翻了,日本已经发生过30多个强风导致列车倾覆的事故。”他的话仍引得大家纷纷摇头。
留学日本时,中国经济也已经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这让刘庆宽意识到,“国内的抗风研究一定会有很大的需求和应用。”
“这叫测压孔,风吹过来,它能感受到风的脉动压力。”抬起模型,只见里面是一束细粉条一样的管线,刘庆宽解释,每根管线都对应着一个测压孔,测压孔将感受到的压力通过管线传到传感器上,最终传入电脑,随后他们便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风的受力分析。“把一些试验模型安装在风洞中进行测压、测力、测振等不同种类的风洞试验,我们能够对试验对象的抗风性能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达到优化设计、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可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刘庆宽竟也踏入了桥梁抗风研究的行列。
风工程研究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修建的旧金山大桥,全长有1300多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成仅几个月的美国塔科马大桥因大风引起振动并垮塌,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逐渐发展起风工程这门学科。伴随着欧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土木建设和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大量高楼的建设、本州四国间三条本四联络线上许多大跨度桥梁的修建,风工程研究发展很快,应用也越来越广。
刘庆宽解释,风工程研究和国家的经济、土木发展密切相关。
【人物名片】
“当时学生也少,从模型制作到抗风试验,都是刘教授自己上手。”令刘小兵印象最深的是,好不容易接到一个项目后,刘庆宽在给对方拍试验照片时,总会把整个风洞打扫得一尘不染,“生怕拍出的照片不好看。”
【阅读提示】
同样是为了省钱,当时为了能找到质量又好又便宜的钢材,刘庆宽前后共联系了50个卖钢材的商家——“26个商家我们去现场看了,另外24个商家我们在网上了解了详情并打电话进行仔细询问,反复比较钢材的类型、质量、产地、库存等各类信息。”
近年来,河北日报“深读周刊”采写了很多高校教师,他们中,有闻名全国的专家、模范,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教师,也听说过各种各样类似的“河北细节”:
文章来源:《铁道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tdgcxbbjb.cn/zonghexinwen/2022/0804/573.html